一只“红军碗”,五代共守侯 党史“大篷车”停靠红色小镇,一路探寻红色记忆
一只“红军碗”,五代共守侯;一方城口温泉,洗去红军连日的疲累;一条“红军路”,如今依旧被人循迹而来……5月23日,由中宣部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与科大讯飞共同发起的“长征路、强国梦”党史大篷车全国巡展活动驶至第五站——广东韶关市仁化县,停靠位于“红色小镇”城口镇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前,探寻红军长征入粤的历史足迹。
保留当年原貌的“胜一理发店”,诉说一段红色故事
驶离南昌,一路往南的“大篷车”在武深高速仁化段驶出,山水相间、白墙黑瓦的古镇——城口镇,因为镶刻了“红色记忆”而成为韶关市仁化县的一道靓丽景点,也成为“大篷车”第五站的停靠点。
一下高速,小镇入口的红军雕像仿佛诉说着革命年代的不屈与奉献,并告诉四方来客,这里有一段传奇的红军故事。沿着一条青石板小道走过,推开一扇古朴木门,仁化县红色革命遗址“胜一理发店”映入眼帘。
图:城口中共特别支部秘密交通站旧址,1930年,14名党员在此秘密的开展革命工作,沟通地方与中央的联系。
一面旧墙、两面方镜、两张木制理发椅……1930年,中共城口特别支部成立。作为城口“中共特别支部秘密交通站”的这间理发店,共发展了14名中共党员,他们以理发、打铁、烧炭为职业掩护,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并沟通地方与中央的联系。后来,中共特别支部遭到国民党的破坏,支部书记黄庭芳被捕牺牲,李焕庭接任,顺势应变,继续斗争,一直持续到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顺利经过仁化后迁往韶关东河继续开展革命工作。
如今,“胜一理发店”已经被列入“城口红色革命遗址群”,成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。走进理发店,这里还依稀保留着当年的痕迹,在散落的时光中向来人诉说当年的红色故事。
80多年过去,一只“红军碗”的五代共守侯
80多年过去,在仁化县五代人接力守候一只“红军碗”的故事流传至今。
“圆圆红军碗,一代一代守望;圆圆红军碗,世世代代珍藏……”城口镇70多岁的老人蒙日娇,常听近百岁的母亲张堂英讲起这只布满交错纹路的“红军碗”背后的故事。1934年的一个夜晚,家住城口镇东坑半山村东山樟的村民张堂英及父母蒙家财、黄乙秀,突然听到屋外频繁的狗吠,还有人敲门。一打开门,十多位身着蓝色军服的战士伫立着,衣领上有红领章、帽子上有五角星。有两名战士用木板做担架,抬着一位负伤的战士徐排长。
作为村里的“土郎中”,蒙家财当晚便上山里采了草药,给受伤的战士清理伤口并照顾他月余。伤势渐好后,徐排长掏出一只从战场上带来的瓷碗双手交给蒙家财,并含着泪水说:“恩人,你们一定要保存好这只碗,如果红军胜利了,我一定会来找你们,报答你们的。”蒙家财夫妇先后去世,这只碗就留给了他们的女儿张堂英守候。
从蒙家财到张堂英,到蒙日娇……包住瓷碗的红布坏了一块又一块,徐排长却始终没有等回来。
图:“红军碗”的故事被仁化县文艺工作者编排成了现代采茶小戏《红军碗》以及歌曲、小品等多种文艺形式,通过送戏下乡、戏曲进校园等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直到2019年时,张堂英将这只“红军碗”捐给了仁化县史志办,并揭开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。从蒙日娇的祖父母,到她的母亲,到她自己,到她的儿子,孙子,五代人都将这个碗视若珍宝,共同守护着这个瓷碗,守护着一个感人的红军故事,守护着一份宝贵的情谊……
一方城口温泉,洗去红军入粤连日的疲累
沿着“红军街”,与城口古秦城一街之隔的“城口温泉”,同样记录着一段革命历史。
1934年10月下旬,红一方面军突破敌人第一道碉堡封锁线的重围,举旗西进。其间,红一、三、五、八军团各一部和红九军团在仁化县境内行军作战10天,甩掉敌人的追击和堵截,随后奇袭城口镇并发动铜鼓岭阻击战,摧毁了敌人设在仁化县境内的碉堡26座,突破敌设在城口至湖南汝城、桂东的第二道碉堡封锁线,穿越了仁化北境山区20余个乡。红军长征主力部队顺利通过仁化。
图:至今仍在使用的“城口温泉”
红军长征主力部队在城口休整期间,部分战士住在古秦城。虽然红军队伍常常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招呼,但纪律严明的红军指战员们从不麻烦群众,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城口大温泉里洗漱、沐浴,缓解了连日行军作战的疲劳。
这座温泉水温四季恒温达60℃,直到如今,依然是城口镇村民们消疲解乏的最佳去处。
“红色资源”转化为发展优势,“红色小镇”如今焕发活力
“很多游客到城口来,会从我们这里挑选一些具有革命记忆的礼品带回去。”匡秋菊是土生土长的城口镇人,去年12月份,她在这条“红军街”街口开起了一家仁化县红军街公共服务站,也是这里“E农兴网”农村电商示范站。店铺里,除了经营一些当地农品种植的菌菇、野菜等土特产,还售卖一些印刻又红军革命故事的瓷缸、手工品。
前来城口镇各革命遗址“打卡”的游客,不少还会加上匡秋菊的微信。“很多游客会从网上下单从我们这里购买这些产品。”匡秋菊的这次尝试,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再就业。
将“红色资源”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,近年来,韶关市仁化县不仅制定了红色旅游发展规划,还将红军长征遗址遗迹集中的城口镇打造成“红色特色小镇”,全力打响仁化“红色旅游”品牌,助力当地旅游发展。
这间“E农兴网”农村电商示范站,也成为成口镇乡村经济振兴的一处缩影。
如今,走在城口镇路上,从106国道一路延伸过来的路灯风格古雅;小街小巷道路整洁,红色标语、红星、红军长征故事小墙绘成为亮眼点缀。“红色小镇”既承载着往日的革命荣光,也焕发着鲜红的经济+旅游活力。
免责声明:
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.